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并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并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下面那藍君為大家解說紀錄片拍攝的過程。
根據腳本或拍攝大綱擬定拍攝計劃,開始進行拍攝工作。雖然和劇情片比較起來,紀錄片的機動性比較強,內容調整的彈性比較大,但仍然必須事前做好準備,譬如這一趟外景預計拍攝的場景、天數,訪問題綱、需要的器材、影帶的數量,甚至包括住宿、用餐的地點,都必須做好事先的安排。
在前置研究階段進行過的預訪以及勘景,在拍攝之前可能再更深入地去做,或者再進一步地確認。
而在整個拍攝的過程中,拍攝大綱、計劃常隨著所拍攝到的內容而跟著做調整。譬如在訪問某些角色的過程中,得到了先前作前置研究時所未曾得知的線索,可能就要增加拍攝的行程,或者修改腳本的內容。而隨著拍攝的進展,拍片者和被拍攝對象的關系也可能有所變化,譬如被拍攝者可能開始抗拒拍攝或采訪,這時拍片者就必須判斷接下來的工作要如何去調整。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彈性,切忌緊守著拍攝大綱或腳本照本宣科。
拍攝過程中就必須隨時整理、檢視已經拍攝或者取得的數據,并且不斷地回頭去思考這些素材對你所要說的故事是不是有幫助,是不是合用?是否還有更多的可能性?有時候拍攝過程中會引發去另外一個支線,你必須在持續思考或與工作人員討論過后決定是否繼續發展這一條線。
而在拍攝工作大致完成之后,則必須將所有素材做詳細的整理,包括訪問稿、拍攝場記、影像、聲影數據場記等。素材整理得愈詳盡,對后續的剪接腳本撰寫,以及剪接工作幫助會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