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這類影片主要是對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領域的事件和人物作揭示性的探索和記錄,其所面對的大多是不確定的有待確證的對象,因此其前期調(diào)研的方式類似于人類學田野調(diào)查的方式,即著重于現(xiàn)場的第一手新鮮資料的獲得,而就任何事件和人物來說,要搞清其真相和個性,主要的方法就是人物訪談。因為畢竟是前期調(diào)研的訪談,而非正式采訪時的拍攝,因此也有相應的方法需要留意:
1.要有備而來,彈無虛發(fā)。大多前期調(diào)研的采訪都是與從未見面的對象的接觸,為了采訪能有效、順利地進行,就要在采訪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了解某事件產(chǎn)生的原因和背景、采訪對象的個性和成長經(jīng)歷、他與事件的關系和所處的地位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從容不迫。
2.要旁敲側擊,曲線迂回。采訪者和受訪對象雙方第一次接觸時,難免有生疏隔閡之感,此時如果急于提問以尋求答案,受訪者的回答往往生硬干巴,極不自然。因此采訪之初,應該多寒喧一下,拉拉家常,聊些時事鐵聞之類,待雙方交談有所融洽時,再逐漸將話題引到所欲采訪的問題上來,如此便可逐漸打開受訪者的心扉。
3.要點到為止,留有余地。因為前期調(diào)研采訪畢竟只是一個了解情況的過程,因此此時的采訪只要就一般性的問題作淺層次的嘗試即可,目的是了解被采訪對象的心理和表情反應,同時對拍攝場地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后面的正式拍攝做好準備。因此要避免過于具體和深入的問題,以防采訪和受訪雙方對問題的新鮮感喪失,影響到正式拍攝的生動性。
4.細心觀察,留意各種細節(jié)。前期調(diào)研采訪因為不是正式的采訪,因此采訪的過程大可放松些,在提出一些非關鍵性問題的同時,不妨留意被訪者生活的環(huán)境的特征,尤其是一些獨特的細節(jié)可以拍攝下來,并由此向受訪對象提出一些問題,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乃至促發(fā)新的拍攝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