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狀態是一個國家老百姓的基本生存狀態,他們往往能更真實、更深刻地表現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本質。通過小的人物和事件表現社會大背景。盡量采用多視角、多層次的思考方式和創作方法,從生活細節中挖掘平常被人們所忽視或者遺忘的點滴閃光點,通過鏡頭將閃光點放大,發現和展示事物本身以及生活的豐富和多面,給受眾以更多的空間思考,讓他們來參與影片的審美賞析過程。如紀錄片《西藏一年》《老頭》,筆者指導學生拍攝的《黃河義工》《拉車的狗伙伴》《大愛無疆》等。
《西藏一年》是一部5集的電視紀錄片,以西藏第三大城鎮江孜為拍攝地點。攝制組在那里生活了一年,以田野考察的人類學方式,跟拍了8位普通藏族人:婦女干部、鄉村醫生、飯店經理、三輪車夫、冰雹喇嘛和包工頭。記錄了他們一年四季的生活、勞動,包括誦經、婚戀、慶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鏡頭細膩而準確地捕捉著這些普通人的生活和信仰,用真實精致、充滿熱情的詩意畫面和激情文字,叩開了西藏普通百姓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和理想追求,以及他們面對變化的生活時的困惑與選擇。作品于2008年率先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等西方40多個國家的主要電視臺播出。
由深圳市文聯、中共云南楚雄州委宣傳部聯合攝制的紀錄片《中國有個暑立里》在國內外獲得高度關注和認可,這與導演李亞威深入現場連續10年跟蹤記錄的辛苦付出和細致挖掘密不可分的。這部紀錄片不僅真實反映了暑立里這個彝族村落的現實狀況、地域文化和風土人情,也傳遞著樂觀、堅韌的生存意志和精神,使海外觀眾對中國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再以筆者指導學生攝制的《黃河義工》這部作品為例,作品曾獲第一屆全國傳媒專業DV作品大賽一等獎。選題背景是這樣的:在黃河邊上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常年駐守在黃河岸邊,靠羊皮筏子和快艇帶來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此外還默默承擔起搭救落水者的義務。據統計,在黃河蘭州段上現在主要有3個救助點,共有30多位黃河義工,每年救助的落水者大概有300多人。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樣一個群體,也很少有媒體把日光投向他們,他們也沒有獲得任何社會榮譽和精神獎勵。編導在報紙上看到有關黃河義工的報道后很受感動。沒有人對他們的行為作出肯定,很多被救上來的人不但不感謝他們還責難挖苦他們,他們的內心肯定會有掙扎和矛盾,所以編導就希望能夠挖掘出這些內容來:究竟是什么力量一直支持他們從未放棄,默默踐行著“舍己救人”的行為。而在整個拍攝和采訪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就是憑著一份做人的良知,“不能見死不救”的這樣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但就是這樣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在這樣一個什么都講究物質和金錢的社會,又有兒人能做到呢?所以這部片子就是想表達這個社會還是充滿著溫情,還是有很多值得感動的事情。
人們說紀錄片做得好的人往往都有一份解讀真實的信仰。你發現的這個選題很可能看起來并不光鮮甚至覆滿塵土,但它卻是你看待事物的眼光,以及對世界現象的篩選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