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選題策劃時,主要是依賴于制作者的素養、學識、技能的長期積累和培養,以及臨時的靈感來定位選題的方向,那么在判別一個選題的可行性及其確鑿的價值時,就需要通過一個有針對性的調研過程來完成對選題的確定,這個過程就是前期調研。它的目的是將選題策劃工作加以深入和具體化,確定拍攝對象,明確影片主題,并確定影片素材的大致范圍和數量,以此來明確影片的可行性和重點內容乃至亮點之所在。
這個過程基本上包含兩類工作:其一是案頭書面資料收集;其二是現場采訪拍攝試鏡。它們的作用主要有:
第一,選題策劃的深入和完善。前期調研與選題策劃因此相輔相成,互為刺激和促進。策劃構思產生調研的需要和沖動,調研的展開則具體化,豐富了策劃創意,乃至由于新鮮、第一手材料的不斷獲得而改變了原有構想,另創構思,此乃常見之情況。
第二,前期調研又與現場采訪拍攝有交集,往往成為后者的一部分,乃至相當重要而有價值的一部分,對后期編輯都將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因為當代媒介技術和設備相當先進且廉價,因此以往由于設備昂貴且攜帶困難而分別進行的調研和拍攝過程,現在往往交融為一體并難以區分。更重要的是,當代紀錄片制作者更希望能充分利用設備的方便性和人的感性靈敏性,珍惜對受訪和采訪雙方都難得的思想和情感接觸和交流的新鮮感,以及采訪過程的不確定和未知性,從而將紀錄片中的記錄、紀實性和生活之流的原生態盡量地激發、保存下來,因此現場采訪拍攝與前期調研往往同時進行,這不僅為講究寫實的紀錄片所看重,著意于寫意風格的紀錄片同樣并不排斥。
第三,這個過程還與影片風格的確定和形成密切相關,因為對書面資料收集或現場采訪拍攝這兩類工作的不同側重,將形成不同的制作方法:在與不同的紀錄片理念相呼應后,或者偏重主觀意念的闡釋,采用較周密的書面資料收集方式和較確定的拍攝提綱和拍攝腳本,而形成寫意式的風格;或者偏重客觀現實狀況的揭示,采用較隨機的現場采訪拍攝的方式和較靈活應變的影片結構方式,而形成紀實性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