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哈迪與《北方的納努克》
如果說盧米埃爾兄弟及其技師們所制作的影片,只是自發、偶然的結果,與紀錄片的關系也主要是后代學者看出來的,他們自己并無半點自覺的話,弗拉哈迪作為后世所尊敬的電影大師之一,則可以當之無愧地尊享紀錄片鼻祖的稱號,并以自己本能的拍攝方法和浪漫主義的紀錄片理念,垂范無數的后來者。
羅伯特·弗拉哈迪(1884-1951),在加拿大一個偏遠的礦區長大,從小就跟著探礦工程師的父親在人跡罕至的加拿大荒原上四處探礦,由此學會了野外生存的技能,磨煉了意志,培養了對各種自然現象的敏感度,同時也對那些世代居住于北極地區而頑強生存的土著印第安人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們幾乎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而自得其樂,但現代社會的工業化生產方式正在無情地吞噬他們的生存空間,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使他們喪失起碼的健康和尊嚴。
1910年弗拉哈迪作為一名富有經驗的勘探者受雇于正在加拿大北部架設鐵路的威廉·麥肯齊爵士,前往靠近北極圈的哈德遜灣一帶進行地理和資源分布勘察。1913年當他準備第三次前往哈德遜灣時,他的老板建議他帶上一架電影攝影機,以便把沿途的見聞拍攝下來,因為那個多年以來已被文明世界忘卻的地區可能會有一些令人很感興趣的東西。弗拉哈迪接受了這個建議,從此電影就始料未及地成為他終生的事業。
在隨后的三年中,弗拉哈迪多次出入于北極地區,更多的時候不是在勘探礦脈,而是在拍攝那些無憂無慮的愛斯基摩人,積累了大約3萬多英尺的膠片,但在1916年一次意外的火災中這些辛苦拍攝的成果都化為了灰燼。然而災難并沒有使他消沉,卻成為他重新開始的契機,并讓他總結了自己過去拍片過于散漫、脈絡模糊、場景冗雜等毛病,積極準備“再試一次”的拍攝計劃。1919年,當他獲得一個大商人的資助以后,終于重新回到哈德遜灣的愛斯基摩人中間,開始他的經典作品《北方的納努克》的拍攝。
這一次弗拉哈迪是志在必得,他改變了以往走馬觀花式的工作方式,而在友人的幫助下選擇了當地頗有聲望的獵人納努克一家作為拍攝對象,進行長期的跟蹤拍攝。他與納努克一家生活在一起,平等相待,坦誠交流,長時間的朝夕相處,使他更深地融入和了解了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從而使他的觀察更敏銳,得到的場景更生動自然,拍攝中的創造性思路也更活躍,一年多以后拍攝終于完成,影片公映后獲得廣泛贊譽,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一部充滿活力并給人眾多啟發的作品。
弗拉哈迪不是理論家,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激情中,用他偶然得到的攝影機拍攝他心中的理想生活和英雄。他只是按照他的直覺,以近乎本能的方式來操作他的攝影機,把那些生動的、難得的、奇趣的鏡頭拍攝下來,然后編輯成電影,而沒有留下什么電影理論,對他自己的拍攝活動他也沒有更多的闡釋。但他的《北方的納努克》太精彩了(此外他還拍攝了《摩阿那》《亞蘭島人》《土地》等作品,但都沒有超越《北方的納努克》),那幾乎就等于他的紀錄片藝術宣言,從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