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只能給大人觀看?當然不是,上至百歲老人,下至3歲孩子,都可以找到合適自己觀看的紀錄片,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如何陪孩子觀看紀錄片。
選擇紀錄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紀錄片大都制作精良
常常能捕捉到常人難以看到的精彩畫面。細膩的微觀鏡頭下可以看到動物捕食時的每一幀動作畫面,放大的細節(jié)讓你感到夸張而又驚險。我相信這是在動物園里很難看到的。另外,許多紀錄片往往花費巨資、耗時長久,一部短短數(shù)十分鐘的紀錄片凝聚著攝影師汗水、智慧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
2.紀錄片極富含教育意義
一部編排緊湊的紀錄片下來,常常是每個場景都是凝萃的精華,每處畫面都極富特色和具有代表意義,剪輯具有故事性,常常圍繞著某一個主題,配有精彩到位的解說,講解知識點生動有趣還富含一定哲理。
多大孩子適合看紀錄片?
個人認為3歲多一些的孩子就可以開始嘗試看紀錄片,因為3歲多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和認知能力,這時候的孩子對一切事物的形成原因和運行機制感到好奇,也善于觀察和發(fā)問,這時候引入一些科學素養(yǎng)知識可謂是順水推舟的事。另外,紀錄片的題材范圍很廣,自然、人文、天文、地理、軍事等等,小到三歲多的孩子,大到年過半百的寶寶姥爺,紀錄片對年齡性別不設限,人人都可以挑到適合自己口味的紀錄片。
如何挑選適合孩子的紀錄片?
上面提到過,紀錄片的題材范圍廣泛,每個人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屬性的紀錄片,但不是每一部紀錄片都適合普羅大眾。因此,對于較小的寶寶或者新入門紀錄片的孩子,首推自然類尤其是動物類的紀錄片。這類影片多數(shù)以畫面生動為主容易吸引人眼球,影片的描述對象對于孩子在事物認知上沒有太大的跨度,因此容易更接受。當然,還有一個絕對首要的原則,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引導者。有的孩子對醫(yī)學和人體構造感興趣,即使小小年紀也能輕松啃下一堆與年齡認知程度不符的醫(yī)學大片。如果你家孩子有特別感興趣的事物或話題,也不妨從這方面入手吧。
如何成功引導孩子觀看紀錄片?
前面提到選擇紀錄片的一些建議,以及年紀較小或者新入門紀錄片的孩子適合的影片類型。那么還有一些家長在具體執(zhí)行上還會遇到困難,比如,孩子就是會被卡通動畫所吸引,一開電視就會吵著要看動畫片,畢竟萌萌噠的可愛形象對孩子有天生的誘惑力。有什么辦法呢?我的做法是,找一個非刻意的場景下介入。具體說是,看電視前,先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預熱時間,不要給太多選擇和討論節(jié)目的余地,直接調到你要給他看的紀錄片,然后請開始你的表演——饒有興趣地給孩子解說,不時驚訝、感嘆、疑問、緊張、夸贊…總之情緒有多夸張都好,用強烈的情緒來帶動孩子和你一起沉浸其中。
另一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配合科學知識的教育介入,目的在于引起孩子產生探索新知的好奇和興致。
怎樣給孩子看紀錄片能發(fā)揮更好的效用?
我有三個原則供大家參考:
1.饒有興趣地陪同觀看、講解。
2.重復看幾遍。
3.配合生活當中的聯(lián)想、延伸和聯(lián)結。
饒有興趣地陪同孩子觀看、興致勃勃地講解,目的在于更好地幫助孩子在可理解的基礎上學習知識點。同時,這里也強調了“陪同”。很多家長只是對孩子說,看紀錄片長見識,就丟一部電視機給孩子自己看,這就好比很多家長告訴孩子學英語有用,于是給孩子丟一本英語書讓他自己看一樣,少了引導和感同身受。我們要陪伴孩子觀看,陪他們同樣地感受每一個驚險刺激或美妙絕倫的畫面,一起經歷情緒的波瀾起伏,讓此時此刻的你們調頻在一個頻道上。相信我,和孩子坐在一起暢聊式地看紀錄片,這樣的時光一定會令人回味且趣味加倍。同樣的東西重復看,每次都有不同的味道。
一部紀錄片給我們的教育意義真的是很多。比如通過看自然動物類的紀錄片,孩子學會用動物的視角,體驗動物的世界里的生存和生長,體會動物的情感和思考。通過紀錄片,單純而短暫的生命活出了許多不同版本的生活體驗,擴大了生命的廣度。通過親子共賞紀錄片,孩子變得會思考,會聆聽,會觀察,會提問,能從生活中找到合理的聯(lián)想,會創(chuàng)造,還能從一遍遍的重復中找到掌握知識的自信,對自然產生興趣。這已經達到了我們想要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