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過攝影機和拍攝對象的運動感知空間
影視畫面是活動畫面,可通過人物的調度、機位的變化、景別的變化、焦距的變化和攝像機的運動拍攝、蒙太奇技巧來充分地展示和擴展觀者的視覺空間,這是一種有效的視覺空間表現方法?!对祭锼够恰肥前矕|尼奧尼在美國拍攝的一部寓意性很強的影片,在影片開始部分,攝影機跟隨行駛在街頭的卡車,卡車無論駛到哪里,都被周圍醒目的廣告牌所包圍??臻g有意義的設置表達了一個外來者對美國的印象一—在安東尼奧尼看來,美國是一個十足的商業社會。
紀錄片《德拉姆》開場的第一個鏡頭就交代了本片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馬。跟著馬隊,我們看到了兩邊長滿了郁郁蔥蔥的灌木的小道、險峻的峭壁和湍急的水流、成片金黃的麥田、隨時都有可能滑坡的山坡等,這是片中馬隊活動的途中的景觀。我們看到的是不斷變化著的地理景觀,這些地理景觀組成了馬隊活動的背景,在路上的景觀最終會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深刻意義的全景圖,即一個完整的空間。如《德拉姆》中以馬隊為線索,串聯起來一些小的故事,最終構成了茶馬古道上的人們生活的、物質的和精神的空間。
二、通過物體、人物的空間安排感知空間
要有一個好的“視覺空間”構成,應注意到畫面的結構:構圖,就是要注意主體在畫面中前后位置,相對關系、面積大小、光影色彩及造型對比的結構形式。美國影片《巴頓將軍》中,空間設置成為說明巴頓性格的重要語言。在巴頓指揮軍隊拿下莫西納后,洋洋得意的巴頓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對前來采訪的記者侃侃而談,此時,我們在前景上看到的是噴泉的水柱,巴頓的內心激動就像噴泉水一樣不可抑制!巴頓的魯莽和直率使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不得不暫時解除他對軍隊的指揮權,好戰的巴頓眼看著戰爭的進一步發展而不能介入,非常激動地向部下訴說自己的憤怒。創作者特意將巴頓安排在一個四面封閉的建筑內,后景上還有一個大的鐵窗,這個時候的巴頓就像一只被囚禁的、憤怒的獅子。前蘇聯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中,一直獨身的女廠長歷經多年終于尋找到了愛情。在一次家庭晚餐時,創作者將她、她的女兒和她所愛的人安排在餐桌的三邊,三人構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形,而三角形的頂點是穿黑毛衣的男人,他在這個三角形的位置具有重要的穩定作用,當他離開時,觀眾在視覺上會感到這個取景與剛才相比是不穩定和不圓滿的。
三、通過物體所占據的體積、質感感知空間
空間設置還與物體的質感相關。玻璃給人的質感常常是冷冰冰的,安東尼奧尼在其影片中(如《紅色沙漠》《夜》《放大》等),多次運用城市的玻璃墻面、球形的玻璃制品來隱喻脆弱和冷漠的人際關系。影片《一個和八個》是利用前景景物占據幅面大面積和構圖視野范圍緊縮而造成的空間壓縮效果。它給人的感覺是堵塞、憋悶、扭曲的、束縛的感覺。
四、通過視覺、聽覺元素設置空間
空間設置并不常常完全地、獨立地表達某種意義,有時它只是起到加強某種印象或感覺的作用。例如在快速移動的物體前面設置一些線性的垂直物,觀眾會覺得運動速度加快了。澳大利亞影片《鋼琴課》中,當在山上勞動的丈夫氣沖沖地急速趕回家時,丈夫憤怒的心情通過他穿過成垂直狀的樹林時的急速運動得到了充分體現。美國影片《最后的舞曲》,莎朗·斯通扮演一個因吸毒過量而殺人的死囚犯,負責調查的官員勸說她上訴以解除對她的死刑,她非常激動,攝影機透過鐵絲網拍攝來回走動的斯通,閃爍的鐵絲網與斯通的運動結合在一起,使觀眾在視覺上能明顯地感受到她極為不平靜的情緒。
紀錄片《大明宮》中現實的大明宮只剩下了一片像地基一樣的遺址,但片中大量用了真實再現的畫面,如唐玄宗和群臣們歌舞的場景、武則天發號施令的場景,這些場景展現的是一個氣勢恢宏、金碧輝煌、錯落有致的宮殿,形成了一個人為制造的空間,這個空間既有助于創作者對情節的表達,更與現實的空間形成對比,使得歷史的變遷在這個空間的轉換中逼真的體現出來。
紀錄片《新絲綢之路》中對小河墓遺址的描述是“遺跡是一座很大的沙丘,高于地表7.75米,東西橫跨74米,南北35米,是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發現的最大級別墓葬群”。光憑畫面,我們無法看到這精確的數字,也就沒有辦法感受到這座遺址的物質空間。因為其背景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沒有任何可以參照的物體讓觀眾來對比感受它的尺寸。這樣的語言符號,在塑造空間中起了根本性的作用。賦予這個空間特定的生命意蘊,以及歷史文化內涵,同樣也豐富和填充了“絲綢之路”上的“空間”形成。
五、通過“主題一并置”設置空間
紀錄片依照“主題一并置”敘事的空間形式不在少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美麗中國》等都是如此。在《美麗中國》中,分別以《錦繡華南》《云翔天邊》《神奇高原》《風雪塞外》《沃土中原》《潮涌海岸》為主題,拍攝中國50多個國家級野生動植物和風景保護區、86種中國珍奇野生動植物和30多個民族生活故事,展現了中國自然人文景觀。
影視的空間是用單鏡頭拍攝的,它與人用雙眼觀察世界是不同的。人們在現實觀察中,不會將處在與視線垂直方向上不同平面內的物件或人混為一體,但是在電影電視中,上述不同平面上的人或物件沒有現實中那種鮮明而強烈的立體感,一旦后景被前景上的物件或人遮掩,就會使觀眾失去明晰的、三維立體空間的感覺,而將之混淆或難以分辨。從視覺上看,后景的空間被前景占據或取代了,這種現象的作用并不完全是負面的,空間上的占有或取代意味著意義上的占有或取代。
空間是紀錄片成長和發展的舞臺,空間設計給人一種全新的感受,對于空間設計,對于兩個手法、風格相異的編導,能得到兩種完全不同的創作效果,導演的觀點和選擇能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