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在進行時態
紀錄片的時間有兩層含義,1.紀錄片拍攝過程中的“跟蹤拍攝”所體現的自然時間;紀錄片拍攝所選擇的特定時間。自然的時間流程,是紀錄片創作的基礎,編導攝像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來“磨”一部片子。而具體的時間片段則是紀錄片敘事(講故事)的載體。時間的兩種表現都體現了紀錄片拍攝中的現在進行時態。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時態,表現為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流程,進行時間的組接,如拍攝《九寨之行》,片中按從駐地出發,先游覽黃龍景點,再到九寨觀賞美景的時間順序編輯而成,由前向后,敘事清晰,層次分明。如紀錄片《山村私學》《出山“留學”》《山水有情》《紀永元的陽關夢》《時代的召喚》等都是創作者花費了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不斷地深入生活一線,在大量調查、研究、觀察、采訪的基礎上跟蹤創作完成的。
(二)過去時態
紀錄片攝制中,有時為了完成拍攝的新穎構思要重構時間,讓逝去的時光再倒流回來,我們只需將原來拍好的鏡頭倒放就可以了。如要介紹某一位著名的作家,可運用影視特有的閃回技巧,進入過去的時空,不僅可以讓時光返回到60多年前的情景,而且還可以讓年老的主人公見到了年少時期的自我,并且讓雙方共存于一個畫面之中進行交流和對話。畫面形象地訴諸觀者的視覺,這種情景讓人感到仿佛親歷其境一樣真切而動人。
(三)未來時態
在時間設計中,創作者可運用閃前技巧,表現人物的想象、幻覺、夢境以及對未來的瞻望和憧憬。這種時間的跳躍,可加大想象的空間,充分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情緒狀態。如英雄警察在中彈倒地時,運用畫面影像來充分展示他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對妻兒的深切懷戀,以及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將此時的心態外化為具體的形象,讓觀者透過視覺形象深刻感受到他的心理歷程。
這三種時態,我們既可考慮運用其中一種手法,也可以在一部片子中進行綜合運用,使得拍攝、編制的鏡頭時間在敘事上更為自由和靈活。紀錄片攝制中,鏡頭畫面內容的表達,思想的揭示、動作的展現、節奏的加強,無不和時間設計與處理的多種技巧有關。為此,我們要充分發揮時間設計的豐富潛能和攝像者的想象力,來簡化敘事的過程或豐富畫面的內涵,形成鏡頭時間的獨特表述方式,以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感情,取得最佳的畫面藝術效果。